English

照片《攻克柏林》拍摄前后

2000-05-25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直至1994年,驻扎在东德的累计50余万名苏联官兵手中,都拥有一张叶甫盖尼·哈尔代于1945年5月2日拍摄的攻克柏林国会大厦的照片:一名红军战士高高地悬站在建筑物柱顶盘的檐口,面对燃烧着的柏林,正将一面苏联国旗插在建筑物最高处。

这张攻克柏林的照片,并非一张瞬间拍就的作品。在拍这幅作品几个月前,哈尔代就在苏联报刊上看到了美联社摄影记者乔·罗森塔尔拍摄的美国士兵将国旗插在硫黄岛上的照片。于是,他梦想着能拍一张更好的。他回忆说:“当塔斯社通知我将被派往柏林时,我就通过一位犹太裁缝朋友在莫斯科订做了三面国旗。第一面插在了机场,第二面插在勃兰登堡大门,第三面就插在了帝国大厦。”1945年5月2日上午,他挑选了三名战士。“我想让战士把旗帜尽可能地插在最高处,为了防止事故,我让另一名战士抓住上边人的脚。”当天晚上,他就将这张照片底片送回莫斯科。塔斯社主任帕尔吉诺夫发现下面那名士兵两个手腕上各戴一块手表。在检查者看来,让公众看到苏联士兵是喜好手表的掠夺者简直不可想象。无奈,只得把手表从底片上刮掉。为拍这幅作品所做的这些是否是在导演呢?哈尔代对“导演”一词感到不快。他强调,他在寻找独特的构思和视点。

1995年9月8日,叶甫盖尼·哈尔代和乔·罗森塔尔两位犹太摄影家相聚在一起,他们热烈拥抱。1997年10月6日,哈尔代以80高龄在莫斯科悄然去世。

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纳粹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

美军士兵将胜利的旗帜插上硫黄岛

  •   平山的故事,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: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,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,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;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,于平凡之中,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。【详细】

      《英歌》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,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,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。它可能引发热议,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,商业上取得成功,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,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【详细】

  • 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,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,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。【详细】

      2023年10月,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与光明网联合推出“理响中国·文化旗帜”(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)专题视频。【详细】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